作者: 老毛 发布时间: 2019-04-24 15:46 次浏览
海黄从明清风行一时但始终被紫檀压一头,到墙内开花墙外香,流失海外,再到解放后被当成“四旧”、用来烧火炼钢,最后改革开放后才被明令保护、被市场正名,一跃成为红木中最贵的木材,身价不断上涨,直至今天。海黄的逆袭之路可谓是起落落落起,步步艰辛。今天老毛就带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海黄的逆袭之路。
明清“二房”
红木家具在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古典家具制作在明清这两个时期可谓是达到了一个顶峰。其中,如夫子之前探讨海黄的魅力时所说,海黄以尊贵的色泽、稳定的木性和温润的手感在一众红木中脱颖而出,蒙幸入宫作为宫廷家具。
上图中的花梨木就是指海南黄花梨,可见当时海黄并不是最贵的木材,力压海黄有紫檀,海黄始终被作为“二房”,紫檀才是硬木的价位之王,是海黄价格的两三倍甚至更多。著名文物鉴定家王世襄说,紫檀自古即被认为是最名贵的木材,被制作成家具、乐器和其他精巧器物,产地为印度。
紫檀印度所产,海黄海南所产,在当时的运输成本紫檀已是高出很多。加之海黄在当时多是海南东部所产,即今天所说的糠梨,油性较差、光泽不够、毛孔偏粗,需要后期的打磨才能显现出海黄的魅力,而当时的打磨工艺等自然是比较落后的,相比之下,紫檀色泽静穆大气、油性足、有光泽、密度大,所以当时紫檀压海黄一头也是理所当然。
墙内开花墙外香
明末清初,西方人第一次与宫中的海黄明式家具见面,这一见可了不得,西方人被海黄家具动静结合的特点所吸引,从此海黄家具在西方被奉为上品,收藏之风开始盛行,但这风并未普及到中国,海黄依然贱紫,依然不被珍惜。明末清初也正好是两大皇朝更迭交替之时,皇权更换,自然要换掉一些旧皇朝的东西,于是海黄明式家具被大量丢弃,便宜贱卖,让西方人捡了个大漏。从此,海黄开始不断流失海外。
到八国联军侵华,不仅火烧并抢夺圆明园的文物,还将皇宫中的各类艺术品哄抢而尽,其中就包括了海黄家具,能带走的就带走,带不走的就一把火烧毁了,而当时还有许多百姓乘火打劫把剩余的木料以及一些花草树木抢夺殆尽。海黄遭到哄抢,流失海外,然而即使如此,这一事件也并没有让当时的国人警醒,海黄的逆袭之路任重而道远。
解放后
解放后百废待兴,人民生活水平还处于致力解决温饱问题的阶段,这时海黄要么被当成稀松平常的木材用来盖房、制作农具、当柴火等,要么就是被贱卖给外国商人,甚至在海南当地,穷人家盖房才会使用海黄。想想前段时间两颗海黄枯树卖了上千万,大妈后悔以前拿海黄当柴火烧的新闻,真是心疼。
大跃进时期,民众情绪高涨,海黄被大量当成柴火用来大炼钢铁,被砍伐殆尽。再到文革时期,“破四旧”,老东西、旧东西一律视为封建主义,被扫地出门,曾作为旧王朝上流社会代表之一的海黄木制品自然而然的被当成了“四旧”,被红卫兵搜刮没收,要么是被烧毁,要么是不加保护的被随意堆放导致散架损坏。这是海黄遭受到的最严重的一次浩劫。
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海黄的自然储量过少,因此国家颁布了相关规定明令禁止采伐野生海黄,开始了对海黄的保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国门洞开,越来越多的国外商人和收藏家纷纷到国内收购海黄家具,加之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国人才惊觉海黄的珍贵价值,于是海黄身价才开始暴涨,海黄终于逆袭成功,走上木生巅峰。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海黄已成为了红木中最珍贵的木材。
都说人生如戏,海黄的人生也如戏般跌宕起伏,默默见证了中国明清以来的历史,随着国家兴亡而兴亡,可以说,海黄代表了中国,承载着浓蕴的中国文化。